泸州市唱好“双城记”共建“巴蜀鱼米之乡”
(1)基地共建。依托稻田、水产资源禀赋,与江津区、永川区签订合作框架协议,共同建设100万亩优质粮油及稻渔综合种养产业带,积极发展稻渔共作、连作模式。截至目前,全市已建成省级“鱼米之乡”4个,稻渔综合种养面积达23万亩、年产水产品1.8万吨以上,小龙虾产量稳居全省前3位。
(2)技术共享。制定发布泸州市地方标准3项,重点推广“中稻+再生稻、小龙虾+大头虾”综合种养新模式,实现亩产水稻1300斤、虾360斤,亩产值达17000元。高质量承办2025年川渝稻渔综合种养交流会暨川南早虾产业集群建设推进会,鼓励两地企业开展交流合作、技术互通,组织技术推广人员,累计开展技术培训100余期,培训农户5000余人次。
(3)市场共赢。四川稻虾旺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重庆最佳搭档商贸集团合作,采取“基地直达商超”模式,将泸州稻虾直接供应重庆商超市场,实现合作共赢、共同发展。泸州早虾从捕捞上岸,到分拣、装车、运输,只用2小时左右就可以进入重庆市场,2025年最高售价达120元/斤,预计小龙虾全年供应量将达3000余吨。